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推进石漠化防治
执掌山西最大国企的白培中在这一竞争中被认为机会最大。
积极应对电价上涨压力,深化流程再造,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五大压力: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压力、国内已有关联政策带来的经营创效压力、资金保障压力、主导产业市场压力和转方式调结构压力。
三是继续推动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山西晋煤集团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办学,促进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河南理工大学将进一步支持山西晋煤集团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整体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日前,河南理工大学与千亿军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协议指出,双方将在学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优秀毕业生输送与接收、人才培养培训、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互派人员兼职挂职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周英和山西晋煤集团副总经理王保玉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这标志着双方正式联姻,合作共赢发展再上新台阶日前,河南理工大学与千亿军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其次传统下游甲醛对原料甲醇也能够起到明显支撑作用。
多数商家寄希望于深冬季节到来后的原料供应萎缩刺激行情上涨。而我国目前农村比重仍较大,完全施工困难不小,只能局限于目前的大中城市。而二甲醚的另一优势使其在市场更具备竞争力。但预期投产的甲醇装置多顺带下游烯烃项目,以配套装置为主。
不同于往年的是,国内甲醇传统的冬季行情好转冲高现象并未在今年凸显出来,一反常规的跌势不断。届时,保守估计我国天然气的产量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左右,但为了满足持续放大的需求,进口量也将呈现较大增速。
鉴于两大原料的后期看好格局,笔者认为,后期或将依旧对国内甲醇成本形成不可忽视的强大后盾。综合来看,中国甲醇的价格后期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内,或将成为亚洲甲醇的风向标之一,且整体长线走势呈现上浮趋势。整体平均价格或比2011年再次上升一个台阶。目前内地甲醇企业完全生产成本在2300元~2500元/吨,原料煤炭需外采的为主。
价格低廉、清洁型的燃气产品不止只有二甲醚,还有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天然气。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下游方面中,二甲醚的后期发展步伐依旧能够对甲醇行业形成有力支撑。尽管2008年起,甲醇进口已处于稳定状态,尽管2011年甲醇倒挂现象2月开始延续至今。尽管如此,下游二甲醚以及甲醇、冰醋酸的投产速度始终远远不及甲醇产能的扩充。
发改委曾在2011年年初时收紧了煤化工项目的核准建设标准,表示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以下项目: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从资源角度,无烟煤仅占全国煤炭资源的12%,其中优质无烟煤仅占无烟煤储量的1/6,非常稀少。
2009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仅30%左右,利用率下降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成本走高支撑价格上涨从原料天然气方面来看,2010年3月,作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日本核事故后对天然气需求量暴增,由此引发全球抢购热潮,刺激价格一路狂飙至年内最高点,也使持续低迷的LNG船舶市场前景大好。
另一大甲醇原料煤炭,不得不说的是,2012年,笔者看好无烟煤。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进口甲醇冲击影响,中国甲醇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2011年甲醇汽油推广明显提速,但依旧受到国家政策及市场弊端的认可度限制发展速度。传统下游份额增高2011年国内传统下游方面,要数二甲醚相对向好。综上所述,比液化石油气更低廉,比天然气输送面更广泛,使得二甲醚在国内燃气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潜力。四季度和一季度也是尿素储备旺季,而无烟煤也不受发改委动力煤限价影响,值得长期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9至10月甲醇价格出现震荡上涨及缓慢下跌的格局,国内供应水平延续充足状态。2012年,新兴下游主导行情,成本走高导致价格有所提高。
2011年,国内甲醇市场无序出牌,乱象难解。此外,另一新兴的下游甲醇制汽油也在缓慢发展中得到市场一定的关注度。
而乡镇民用仍以罐装燃气为主,所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依然适用于二甲醚在国内燃气市场发展方针。成本因素支撑脆弱行情2011年,煤炭价格持续保持高位,电价年内两次上调,在很大程度上对甲醇企业生产成本起到拉动作用。
笔者认为,到2015年二甲醚将占据我国燃气市场35%~40%的份额。2011年的国内甲醇市场无序套路出牌,可谓乱象纷纷。2011年,产能利用率小幅上升至58.1%。目前国内天然气的输送方式基本依赖于管输,欲要大范围普及需要大量的施工,还有后续的维护。
此外,2011年国内甲醇企业整体开工负荷在58%左右,较2010年提升了7%。而后市场受预期金九银十以及美金盘走高、电价上调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面导向出台影响,甲醇行情7月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原因在国内成品油经常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导致甲醇被大量用于掺混成品油以降低成本每年有近1000万吨甲醇不知去向,算是行业半公开的秘密。[page]国内自给率同步上升2010年,国内甲醇自给率上升至74%,国内产能及产量于2012年或将持续呈现走高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整体上行,促使作为下游产品的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导致居民成活成本不断增加,从而使得价格较为低廉的二甲醚有了市场前景。年内新兴下游甲醇制烯烃投放四大厂家的装置,对西北一带甲醇货源构成一定影响,其波及面并不广泛。
但下游需求持续的偏淡状态,根本无力提涨庞大的甲醇市场。2010年甲醇产能利用率达到51%。而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成本在2000元/吨附近,焦炉气略低。甲醇制烯烃是略有盈利,而石油化工则会略有亏损。
此外,甲醇传统下游装置的增加已无力支撑目前现有的甲醇产能,现有的开工负荷有足够的上升空间,2012年国内甲醇企业整体平均开工负荷依旧不会上冲至6.5成以上,多维持在6成左右震荡。年初起始,国内甲醇人民币价格走势一直维持箱式运动直年中时期,价格波动空间甚是有限。
2009年6月24日,甲醇反倾销立案后,甲醇产能利用率回升。但从近两年的国内甲醇产能以及进口依存度、国内需求量来看,中国甲醇进口量增加的同时,国内自给率将同步上升。
从目前的甲醇局势及后期发展方向来看,进口的巩固格局并未有减弱迹象。经测算,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所需投资180亿~190亿元,煤炭资源315万吨,耗水2700万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330万吨。